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慢于2019年的8.1%和2020年的2.8%,不少人对的债务忧心忡忡…或许他们多虑了。
1
7月底,发债进度和支出强度都弱于以往。从年初预算来看,会议,2021年财政政策较为积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式,一般财政预算赤字率为3.2%,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其中关于推动经济的财政政策是这样描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连续第2年突破3%;加上性基金后的赤字率达6.5%,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较去年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债券发行进度,未来一段时间债发行将提速,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工程项目。
在随后不久得国常会上,基本完成全年的发行额度。财政支出也将进一步加快,领导也提出“加强跨周期调节,我们根据预算规模来推算,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用好地方专项债带动扩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什么意思呢?
花钱要积极。的钱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债券发行。钱花在哪里呢?一是基层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对应的8-12月一般财政及性基金合计支出增速为9.6%,二是重工程……当然重点是后者,并且要形成实物工作量、得建造出一些规模,得消耗掉水泥/钢铁等实物用于工程。
“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债券发行进度”,说明下半年会加快、加量债券发行,债券发行的另一面是什么?就是多借钱、多增加负债。
刺激经济的政策无非两种:一种是货币政策,一种是财政政策。
前者是通过降息、降准、货币宽松,让企业和个人多借钱负债、投资消费来拉动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宽信用。后者是通过多花钱来拉动经济…在就是花钱建带动上下游产业、并荫泽经济。
当消费不振经济下行、市场缺乏投资机会时,企业不愿意借钱投资、个人不愿意借钱消费,拉动经济的重任就落在了头上,也就是通过负债借钱的手段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2008年4万亿开始,负债总额是多少呢?
截止2021年4月,国债总额20.3万亿、地方债总额26.4万亿,二者合计46.7万亿。按照去年GDP100万亿来算的话,负债率近50%。
比起欧洲、日本等过经济体超100%的负债率,这数值似乎不高,但这都是明面的。要知道地方数额庞的城投债并不在统计之内,而城投债有多少…是一个谜。
随着基建发力、随着债不断的发行,的债务必定会不断升高。
一个时长困扰家的问题又来了:欠这多钱,怎么还?还得起吗?
这里直接亮结论好了,或许会惊掉一些人的下巴:的债务不用还、只需还利息。
这是由现代主权信用货币体系制度决定的,或许有人转不过这个弯。
2
人类历史经过了数次货币体系的转变…简单的说就是什么能当作钱、什么能当作商品交换的媒介。
先是实物货币体系、再是金/银/铜货币体系、直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而形成的主权信用货币体系。
每个主权或独立经济体都有自己的货币,这个货币不挂钩、不锚定任何实物,之所以能当钱使用、凭借的是的信用,以这个币种来收税。
这就给了极的印钞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如刺激/推动/兜底经济时)来决定是否印钱、以及印多少钱。
当债到期时,可以通过发新债来还旧债……购买债券的可以是居民和企业,但购买债最多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当银行再需要钱时、可以把债抵质押给央行获得资金,兜兜转转一圈、债就被央行买了。而央行是门,相当于印新钱还旧债。
其实这个理论是现代货币理论,这种操作方法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主权信用货币体系下特有的红利。
有些人对负债嗤之以鼻,认为这会增加全体国民的债务负担、个人会多缴税。如果知道了本金不用还、只用还利息,是不是负担就没那么重了?并且负债带来的好处却显而易见。
债务是负担、债务会抬高负债率,但债务本身会创造GDP。
借钱负债去建,带动了基建上下游的工程机械、水泥、钢铁、绿化、园林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本身就在创造GDP和增加就业,负债率的债务分子是增加了、可负债率的GDP分母也增加了啊。
因为基建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又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带来税收增加,债务的利息也就有了着落。
因为财政刺激的印钱,基建变好了、公共资源提升了、经济发展了、就业机会变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是不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
这就是主权信用货币体系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超额红利,只是要善于利用它…债务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善于利用。
也因为债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所以去年美国通过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即多发债、多负债)时,财政长耶伦才会力挺。给出的理由是,不要看美国的债务总额、而要看利息负担。
美国国债虽然由2019年的21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28万亿,但利息总额却由近5000亿下降到3380亿…主要是美国国债利息幅降低,相当于利息占债务比重还降了。
3
家对财政过度刺激的一个担心,是会引发通胀。毕竟花钱会让市场中的钱变多,从而引发物价上涨。
但也不一定。
财政之所以会加刺激,是因为经济本来就在下行、货币刺激的效果不明显……在企业不愿意花钱投资、居民不愿意花钱消费的情况,只好多花钱了。
花钱和欧美花钱不一样,前者把钱主要花在基建上、是在创造增量财富,后者主要把钱花在消费上、以补贴/救济的形式直接发钱给企业和居民。所以后者更易引发通胀、2020年之后的美国就是如此。
家对过度借债的另一个担心,是因为还不起债而造成信用破产。这个问题只存在于外币债当中。
债务有两种,一种是本币债、另一种是外币债。
前者是以本国货币记账的债务,这个完全通过借新还旧(新印钞票)的方法解决。后者是以外币(比如美元)记账的债务,如果新债借不到、而旧债又必须得还,因为是外币又无法自己印钞还债…此时就会造成信用破产。
1992年的拉美债、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俄罗斯债……都是因为外币美元债务无法归还而引发的。
本币债务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对来说几乎没有风险,有风险的是外币债,而的债务主要是本币债务。
为什么的本币债务只需还利息、不用还本金呢?因为这个债务主体会一直存在、这点跟企业和居民不同。
企业会破产倒闭、个人会死亡消失,连带着债务就会一笔勾销…欠债的人都没了,找谁要钱呢?!
可不同、它会一直存在下去,不会倒闭、不会跑路、不会消失…也就是欠债的人会永远活着、一直在那儿,并且可以强制征税、企业/个人的经济的活动都得缴税,而税收就可以成为债利息的来源。
最后也说明一下,越是国、越是工业体系完备的、越是本国货币国际使用程度高的,就越可以通过多发债来刺激经济,欧洲如此、美国如此、也如此。
2008年之后巨额的财政刺激让成为世界上基础设施一流的领先,新一轮的财政政策会让基建等公共设施更完备、更先进。
这就是国的红利,有极广极深的腾挪空间、回旋余地,而身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