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都知道,在各国有性质的银行中,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有多重要呢?
数据显示,工商银行排名第一,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企业数量的90%以上,且被人们称之为“宇宙第一行”,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
或许读这篇文章的你或家人或亲友,工商银行是一家老牌银行,本身就是中小微企业主、或者就职于中小微企业。
不仅、世界各国的都在极力鼓励保护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存款存在这样的机构中让人非常放心,如财税政策、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的减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银行破产连累到自己。工商银行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网点,费补政策、本应缴纳的各种行政费用减免及能享受到各种补贴,不管是什么城市,当然更离不开的一个政策——信贷政策…没有资金、企业无法发展,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断了资金就断了企业的血液。
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且全国范围内的银行网点数量就达到1.7万个,别光骂银行不愿意放贷,如果银行是你家开的、你也会这样做…有多少人嘴里骂着银行不愿给中小微企业放贷、现实却在向中小微企业以1.5分至2分的利息(年化利息18%-24%)放着高息的民间借贷?
财务不规范(如收入走老板的私人账而不走公司账,可一旦规范就会增加成本),让银行无法评估企业的真实经营。
没有抵押物,企业倒闭后、银行难以收回本金。
借款金额小、可考察审核等成本并不小,银行当然更愿意做企业的贷款。
反正中小微企业融资就一个字——难!三个字——太难了!!
而我国却试图走出一条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独特路径、近一两年尤其明显,不信的人可以问问身边做生意的朋友、是不是这样。
前些天的国常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其中一个支持政策是“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支小”就是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行)从央行那里获得的贷款…这个后面还会说。
翻译过来就是:央行今年将再向商行(全国各地的商行,以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为主)发放3000亿元的贷款,商行拿到这3000亿后、就有更多的钱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了。
因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占绝对比重,所以会指导、甚至直接干预银行(毕竟银行就是的)的信贷投放,比如加力度放贷给中小微企业,而这也成为各银行领导的政治考核指标。
但光讲政治是不够的,还得有经济诱惑驱使。
2
怎么让银行心甘情愿的向小微企业多发放贷款呢?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利益驱使手段。
一.央行多提供资金给银行
简单一句话,就是央妈把钱给各商业银行、各商业银行拿到这些钱后再放贷给各中小微企业。
我们家能理解的,是银行吸收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后、加高一些利息再放贷给其他的企业和居民,那请问:最初的存款的来自哪里呢?
其实,当下的货币体系是这样的:央行先印出钱、这些钱会流入商行,商行拿到这些钱后再对外放贷,之后就是贷款变成存款、存款创造贷款的循环过程。因央行没有存贷款业务,所以家接触不到、很多操作不了解。
上文中提到的“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就是央妈印出3000亿元给商行(利率是2.25%)、让商行专门放贷给中小微企业(利率是5.5%左右)。
严谨表述应该这样:商行把自己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债权抵质押给央行,并从央行获得贷款、且利息极低,商行从央妈获得钱后加一些利息、再放贷给中小微企业。
二.降低商行的准率
如果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放贷达到一定指标,就能享受更低的存准率。
银行的收入主要是存贷款息差,放贷越多赚取的利息收入就越多。
银行要能放更多的贷款,除了得吸收更多存款外(知道银行客户经理为啥有拉存款的任务了吧),还可以通过降低存准率让更多存款能对外放贷(上面说到的从央行获得资金、也是增加放贷额的一种方式),因为银行不能把所有存款都拿出来对外放贷、这里有存准率制约。
按照我国目前8.9%的加权平均存准率来说,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存款、只能对外放贷89元。
但为了鼓励商行多向中小微企业放贷,如果放贷达到一定指标…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指标、贷款余额增长率/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全贷款的比率等达到一定指标后,就能把存准率降低一些……这样就有更多钱对外放贷、银行赚到利息就更多了。
三.调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
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对银行会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目前是8%。
怎么理解呢?可简单理解为:银行每对外放贷100元,必须得有8元的自有资金。就是为了杜绝银行空手套白狼、全用储户的钱对外放贷。
但这个债权会有个风险系数。
国债/金融债的风险系数是0,即国债和金融债是没有任何风险的,银行不用为持有这类债权准备资本金(企业债可是有风险的)…但它们的收益太低、可能还不够存款利息,所以银行并不会把存款都用来购买国债金融债。
一般的企业贷款风险系数是100%,即每放贷100元必须保证有8元的资本金。可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系数却是75%,相当于每放贷100元、只需6元的资本金即可。
而银行的资本金是固定的,所以对应的放贷总额也是固定的,而因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系数、就能扩银行的放贷额,于是银行赚的贷款利息也就更多了。
四.其他一些支持鼓励的政策手段
支持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的工具政策很多,但其目的都几乎一样:让银行多放贷,让银行有利息可赚。
资产证券化手段,银行把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债权进行打包,之后通过证券市场出售收回资金、这样不就有钱又能对小微企业放吗?
银行内有个资金转移定价(FTP),可简单理解为银行在放贷时、会对贷款的吸储成本给予一个价格…差额分就是银行赚的息差,为了鼓励向中小微企业放贷、可以把FTP的价格降低,这样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就能在统计时显示赚的利息更高了。
银保监会等监管层会对银行有各种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拨备率、坏账率等等,如果不达标除了处罚外、还会影响业务开展。
为了鼓励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多放贷,会把针对这类贷款的指标考核放松…如可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考核指标权重变高、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按照贷款额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等等。
中小企业主会感受到经营贷利息确实降了、且贷款审批更宽松了,但不一定知道背后会有这么多政策支持。
3
在政策支持下,银行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能获得非常多的好处,而银行本质是不愿意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前面也说了,主要是风险太(中小微企业很容易倒闭)、成本太高(放贷给企业100亿跟放贷中小微企业10万花费的人力成本几乎是一致的)。
那如何既能享受到好处、又能避开风险呢?
于是也就出现了经营贷乱象、这在去年特别明显,一些消费贷、按揭房贷被包装成经营贷,甚至不乏银行内员工协助作假、而银行督查门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本应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比如买房,去年深圳、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房价的上涨背后其实就是经营贷资金的助力。
但这不能说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错了,错的只是监管手段没跟上…毕竟支持力度太、支持时间也不长、家还都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出现了不少漏洞,想想楼市调控、其实就是一个重复博弈/猫鼠游戏的过程。
为了支持经济、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了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也真是操碎了心。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