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投资迎来重机遇,其中绿色债券发展空间可期。
海通国际董事总经理、环球资本市场主管陈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境外绿债市场明显活跃,越来越多的中资发行人参与绿色债券。他呼吁更多中资的绿色基金参与市场,增强投资人的力量。
境外绿债市场升温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及其他相关债券”相关情况时指出,2020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共发行19笔绿色债券,总规模约8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已境外发行29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约102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海通国际2021年上半年共完成27单中资企业境外绿色债券,包括23单绿色债券,以及4单可持续发展债券,绿债募集资金超过79.7亿美元。
绿色债券是指将母子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截至2020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
谈及2021年绿色债券投资市场情况,陈艺指出,在碳中和目标下,经过两年的市场教育,今年境外绿债市场明显活跃,更多中资发行人参与绿色债券,欧美及其他亚洲的投资者也对绿色债券有了更多的兴趣,尤其碳中和债券是绿色债券中最热门的子品种。
相比一般的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本质属于聚焦低碳减排领域,募集资金将主要使用于经认证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等,通过节能减排、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持续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
今年7月13日,上交所修订特定品种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指引。在绿色公司债券方面,不仅首次明确了“碳中和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子品种相关安排,还进一步优化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和信息披露要求,确保募集资金流向绿色产业领域。
从海通国际2021年上半年完成的27单中资企业境外绿色债券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行量显著提升,项目数量及金额比往年倍增;二是品种有创新,除了绿色债券也有可持续发展债券;三是债券期限拉长,在27单发行中有9单是超过5年期以上。这将有助于为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陈艺进一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目前主要集中于金融及地产板块,节能环保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债券越来越多。2020年至今,海通国际参与了市场上90%的中资地产公司境外绿色债券。而占据市场的秘诀,陈艺概述为专业和经验,对发行把控较强,保证品质,赢得广发行人的信任。
建议加绿色投资比例
金融双向背景下,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也受到关注。
陈艺表示,目前绿色债券投资人主要以欧洲市场为主,亚洲市场正在成长,还需进一步提高对绿色投资认知度,和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
当被问及为何中资的境外绿债热衷于在香港地区发行,陈艺分析称,香港在绿色债券评审、发债方面都有较的优惠政策,起到比较好的激励作用,鼓励了绿色债券的发行。此外,港交所在企业ESG信息披露体系上更为完善成熟。
“2020年,香港绿债发行仅国香港债市发行规模的(4.32万亿港元)约2%,显示未来仍有很的市场空间。”陈艺进一步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与低碳转型相关的投融资需求将幅增加,行业分布也将日趋多样化,预计香港的绿债市场仍有很的增长潜力。
此外,陈艺指出,欧美已设立众多专门用于绿色投资的绿色基金,亚洲区域相较于欧洲比例较低。
他呼吁的投资基金也可以考虑加绿色投资的比例,来参与绿债或者其他绿色投资项目。当然这也需要政策的引导支持,比如减税等。当前绿色基金在整个投资人资金盘中所占份额约10%,比例有待提升。
中资投行更显优势
据第三方统计,截至6月30日,按发行数量,前三名为汇丰银行、海通国际和渣打银行。在排名前20的榜单中,不乏、、这些中资银行的名字。
那么,在境外绿债市场,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的竞争水平如何?
陈艺坦言,与外资相比,中资的金融机构参与绿债的确比较晚。但是中资投行在企业的境外绿色债券发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海通国际贯彻集团ESG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债券行业发展。海通国际作为绿债结构顾问,可以协助企业起草绿债框架及项目评估。
陈艺进一步指出,作为中介服务方,一方面协助发行人愈加深入践行“绿色”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市场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的承诺。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发行的贷款,投资人依旧会对违约风险存在担忧。对此,陈艺表示,“目前违约情况还好,绿债发行募集的资金只要真正运用落地到具体项目之中,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不用太过于担心。而且市场会越来越成熟,处理问题也会越来越有经验。”
资料显示,绿色投资本质上更接近长久期利率债,表现为牛市更牛、熊市更熊特点。绿色信用债相比于一般信用债没有明显价格差异,目前违约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碳中和债券信用资质高,期限以1至3年居多,较一般绿债期限更短。
国际金融报记者:朱灯花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