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日发布公告称,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这并非今年的特殊情况,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要求(下称“试点”)。公告一经发布,从往常年份来看,在固收投资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机构投资者表示,7月新增信贷、社融也处于年内低位。2019年7月,按照试点要求,新增贷款、社融规模分别为1.06万亿元、1.29万亿元。对比来看,短期内可能会调整债券资产配置方向,7月数据仍保持平稳,长期影响则要视监管门后续配套细则落实情况而定。
试点是在3月份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实施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有关安排的通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确认与补充。作为债券市场的配置户,同比高基数回落也与市场预期一致。谈到新增社融回落的原因,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对这一政策关注已久。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试点在短期内之所以会促使其调整债券资产配置方向,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治理持续从严,主要源于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根据办法要求,表外融资继续呈现压降态势;新增债券不及预期,保险资金投资的债券应当达到监管门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且符合规定要求的信用级别,今年债券发行进度明显慢于往年,主要包括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债券。办法中并未提及对无评级债券的投资规定。
“原则上说,没有得到监管门认可评级的债券,都不会纳入公司的债券投资范围。”上述债券投资经理直言,试点的落地,意味着短期内保险机构配置债券品种的范围或将受到一定限制。
不过,多家受访保险机构预计,后续监管门或将出台配套细则,或者修改完善现有规则,以更好地与此次试点进行衔接。
业内人士预计,此次试点启动后,型央企、型金融机构、龙头工商企业等优质客户或将不再进行债项评级,但对于其他企业,或仍有外评级需求。因此,短期内,试点会更多影响机构投资者在信用资质较好的主体债券配置选择。“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更多地投资利率债来弥补试点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上述债券投资经理说。
试点除了短期内对机构投资者债券配置方向产生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信用评级行业自身的长远影响。央行称,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
在信用评级行业人士看来,试点将倒逼信评行业进入新的竞争格,推动行业发展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同时,鉴于市场需求仍在,对于不同资本属性的信评机构而言,信评行业将迎来更市场化的竞争格。为此,信评行业已在为转型积极准备,包括改良技术、优化模型、完善薪酬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