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周一),占于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0.077%。举报/反馈,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1.12%。随后,恒指下挫逾3%,再度刷新年内低点。
恒生指数上午收跌3.87%,报收23955.18点,跌965.58点。盘中一度跌1049点。富时A50指数股指期货也跌,一度跌4%。
板块方面,蓝筹地产股、恒概念股、内险股跌幅居前。
截至20日收盘,平安收跌5.78%,盘中一度跌破50港元关口。恒系跌幅居前,恒、恒物业均跌超11%。
港股地产板块集体跌。恒基地产、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的跌幅均超10%;龙光集团、长实集团下跌超8%;嘉里、富力地产均跌超7%。
型互联网科技股继续下挫。快手、美团均跌超2%,京东港股跌超4%。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所致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地产流言蜚语、美联储议息和分个股基本面表现不达预期,是港股今日(9月20日)跌的主要原因。
截至收盘,恒收跌10.24%,恒物业收跌11.3%,恒汽车收跌2.68%,恒腾网络收低9.48%。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根据统计数据,八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2616亿元,同比下降 18.7%,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25亿平米,同比下降15.6%。首八月累计土地购置面积约1.07 亿平米,同比下降10.2%,土地成交价款约6647亿元,同比下降6.2%,对比2019年同期增长4.3%。地产数据持续转弱,加上在恒事件继续发酵下,预计整体内房9、10月销售仍然维持较低水平,旺季不旺,投资者须特别注意。
此外,分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不达预期,或也是9月20日港股跌的原因之一。
以平安为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以来,平安港股股价已累计下跌32.48%。
致富集团研究报告显示,平安2021年中期纯利按年倒退15.6%至580.05亿元。主要是由于集团对内房「华夏幸福」进一步加减值计提,达至359亿元,影响纯利208亿元。
此外,平安寿险尚未明朗。
管理层年初曾表示今年代理人数将保持在100万人上下。但截至2021年6月末,代理人数已跌至87.8万人。致富集团研究表示,这显示寿险仍在摸黑前进,成果尚未明朗。
中金9月19日发布研报认为,近期港股市场转弱背后的因素较为综合,一方面由于8月的宏观数据显示出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股票市场出现波动,拖累了海外中资股市场。
此外,中金发布的《港股:1H21业绩回顾:整体强劲但分化凸显》报告表示:展望未来,当前市场一致预期预计海外中资股市场(包括香港和美国上市中资股)2021年盈利增速将逐步放缓,当前全年盈利增长预期为23.9%,隐含下半年同比增速仅为6%,幅低于上半年已经实现的45.5%的水平。盈利增长的放缓也并不意外,与上半年低基数下的高增长和整体宏观经济愈发明显的放缓势头基本一致,而这也是近期市场对于政策宽松预期明显升温的原因。
板块层面,根据彭博汇总的市场一致预期,媒体&娱乐板块下半年或转为负增长,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监管政策影响有关;可选消费、能源、原材料和IT板块的增速相比上半年或明显下滑。相比之下,下半年仅有必需消费、公用事业和软件板块的盈利将加速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分重仓港股的基金表现也不容乐观。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在101只有年内业绩显示的带有“沪港深”字样的基金中,有54只年内收益为负,占比约为53.5%;其中年内下跌幅度超过10%的有13只,占比约为12.9%。
其中,沪港深基金中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为5.8%,全市场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9.97%;沪港深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57%,全市场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8.99%。
恒指下跌已不是新鲜事
事实上,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曾多次出现幅调整事件。
2021年2月24日,港股恒生指数下跌2.99%,多南下热门标的跌幅较深,引发市场关注;当日11时许,有传闻称香港将提升股票印花税从0.1%至0.13%。接近下午1时,香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确认了这一事实。
7月8日,港股主要指数幅调整,其中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2.89%/3.22%/3.71%。红筹股及中资民营股多收跌;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分别下跌3.7%和4.1%。
中信证券当时的研究认为,市场普遍担忧国常会所释放的降准信号侧面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导致市场下跌。
此外,加强跨境监管叠加互联网反垄断及数据安全监管政策的收紧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承压。
7月26~7月27日,A股、港股均幅下跌,上证综指两个交易日跌幅近5%,27日港股单日跌幅超过4%。
招商银行研究院当时认为,监管所出台的一系列涉及互联网反垄断、教育培训、地产等行业的监管政策,市场对监管政策做收紧理解,在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资金为寻求安全,从已经受到监管影响或有潜在监管风险的相关行业流出。
集聚于香港市场的外资,对内地相关政策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做非经济因素的延伸,有消息指外资可能削减对公司的风险敞口,这或是导致7月26~7月27这两日港股跌幅较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