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磊,也需要在竞争中做好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一件是时刻关注你的竞争对手,一个被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推向投资圣坛的人,另一件就是向你的竞争对手学。时刻关注竞争对手,他带领高瓴资本,就会有一种紧迫感,投资了800多个项目,就会绷紧神经、早做准备、多做准备,管理资金超过了5000亿,以免被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向竞争对手学,仅用15年,就能确保自己和竞争对手在一个水平线上,就奠定了亚洲私募一哥的位置,至少不会在竞争中被拉下太远。作为华人商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商人,不得不让世人惊叹。
在过去,李嘉诚在竞争中的两看家本领,给予一个投资者的评价,就是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和向竞争对手学这两件事。比如,就是他是巴菲特。而张磊,李嘉诚在生意场上的第一个的转折点,要挑战巴菲特?要超越巴菲特?要做的张磊。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磊将其成功的密码都写在了这本《价值》里。张磊的书,取名价值,有为天地立心,为价值重新定义的气概。
张磊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价值投资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格雷厄姆的捡烟蒂式价值投资,巴菲特的护城河式价值投资,都已经过时。现在进入了动态护城河式价值投资,以及创造价值式价值投资。
过去30年,在否定巴菲特的佬中,张磊不是第一位,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位。但张磊的否定却是最有章法,最有系统的。
那张磊眼中的创造价值式投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这段话。
举例(页146)来说,一家公司的价值成长曲线可能从每股股价100元,再到150元。发现价值就是在股价为50元的时候,就去发现它、购买它。但更好的做法可能是在某个阶段切入,然后与创业者一起,改变它的生长空间和增长曲线,让它的价值能够从新的角度来衡量,从100元增长到200元、500元。。。。通过这种参与和陪伴,我们不仅能分享价值增长的复合收益,还能够真正做创业者的合伙人、后援团,帮助企业不断成长。
这就是张磊心中的价值投资新时代!这就是张磊心中的创造价值式价值投资。他通过这种投资方式,确实也收获不菲。比如蓝月亮,百济神州,都是很早期就介入,并不断帮助企业成长。最后获得巨回报。
但这真的能证明巴菲特投资方式就过时了吗?巴菲特在股东信中对类似张磊的做法也早有论述:
与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伴随着的,是一种信口开河的所谓“价值创造,我们承认,过去数十年来,很多新公司或年轻的公司为社会创造了巨的价值,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发生。但对于那些终其一生都在亏损的公司而言,它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无论它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曾经有过多高的市值。同时,这里我们看到,张磊将投资复杂化了。在投资前面加上各种术语,比如结构性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式价值投资。当然这很容易让我等普通人,心生崇拜。
但巴菲特的做法却与之相反,尽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他甚至认为价值投资的价值二字都是多余的。
在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这样说:我们认为“价值投资”这个术语是非常多余的。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行动都是在寻找价值的行为,至少是物有所值,否则,什么是投资呢?
这里张磊还一个让人诟病的,他是以价格来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的。把股价等同于价值。这和巴菲特不看账面价值,用内在价值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做法相径庭。
二、
如果投资就是寻找有价值的标的,那什么是价值? 这是所有投资者面临的第一天问!这也是所有投资人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为什么每一位投资者都要搞清楚价值的定义。如果投资世界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公理,那一定是:从中长期来看,价值最终决定了价格。
如果谁否认这个,就否认了市场经济,就否定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任何人要想参透股价波动的终极秘密,都必须要了解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而在这个最关键,最重要的定义面前,张磊和巴菲特竟然产生了巨的分歧。我将其视为张磊对巴菲特的第挑战。
我们先来看看张磊对价值的定义。他说了一句很让众非常振奋的话:他认为价值就是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他说:“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个人本质上给社会有没有创造价值,只要你给社会创造很的价值,早晚你会给所创的公司创造价值。”这就是张磊心中的价值。这也是众心中最喜欢的因果论。
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我引用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他来自于世界首富贝佐斯。贝佐斯在给股东信里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想象一个人造出了一台瞬移机(可以瞬间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这台机器很贵,1.6亿美金。一年能送10万人次,寿命是四年。每次收费1000,其中450块是材料和能源成本,50块是人力和其他成本。继续想象生意第一年很景气,机器完成了10万次运输,在除去各种费用以及机器折旧之后还盈利1千万,也就是10%的净利润。鉴于公司的首要目标是盈利,他决定第二年再买一台机器,第三年买两台,第四年买四台。
令人赞叹吧,每年盈利增长一倍,总共盈利1.5亿。如果投资者只考虑盈利应该非常满意。
但是,如果考虑现金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四年内,这项瞬移机的生意累计了5.3亿的负现金流。
这个例子听起来有点烧脑,归结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公司的利润每年增长1倍,持续了3年,也给社会创造了巨价值,但最后却给股东造成了巨的亏损,对股东来说是一场灾难。
让我们再次重温下巴菲特的反驳:
与这种不切实际的情况伴随着的,是一种信口开河的所谓“价值创造”。我们承认,过去数十年来,很多新公司或年轻的公司为社会创造了巨的价值,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发生。但对于那些终其一生都在亏损的公司而言,它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无论它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曾经有过多高的市值。
那巴菲特眼中的价值什么?巴菲特给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定义。
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今天的价值取决于,在可以预期的资产存续期间,以合适利率进行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最值得拥有的公司是,那些在一个一直延伸的时间周期里,可以不断利用增量资本获得高回报率的公司。
相信,分听到这个,又是一脸懵逼了。我简化下,就是公司的价值就是在它破产前,在扣除通胀后,给股东赚到手的钱是多少。
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人对这个最重要的定义究竟有什么本质不同?
本质区别在于张磊认为只要公司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这种价值一定会体现在公司的价值或价格上。
在这里,张磊将社会价值等同于投资价值。从理想主义的角度,他已经脱离一个资本家的视野了。
我们知道,有一种物种,叫蜡烛。蜡烛就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世界。社会价值和投资价值有时是吻合,有时却不是。比如刚才贝佐斯说的瞬间转移机,瞬间转移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但却给股东带来了巨亏损。也就是说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是一回事,有时两者甚至有着非常的冲突。
巴菲特曾经表示,航空和汽车业为人类的交通带来巨的价值,但整个行业为股东创造的回报近乎为0。
巴菲特定义的价值很简单,就是股东能得到多的回报,而不是社会。这也是后面他非常强调管理层一定要具有股东利益导向。这显然符合一个投资家的应有的价值导向。
如果你把钱交给你们家的管家打理,他说我要用你的钱为社会创造价值,比如把你的钱全用来做公益事业,而不管这样做,会不会损害你个人的利益。应该说这个管家很有社会责任感,但很难认为这是一个称职的管家。
价值的定义,非常之重要,是所有投资思考的起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磊对价值的定义出现了逻辑上巨的瑕疵。因为他眼中的价值,是一个主观定义。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用什么来衡量,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
这就导致根本无法评价什么是最好的资产。最后只好用价格来衡量资产的价值。我们就不难理解张磊的那一段话—(50元-100元-200元)
三、
对普通人和巴菲特来说什么是最好的资产?在巴菲特心目中最好的资产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便于家理解资产的优劣,我们一起来看巴菲特股东信中的一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拥有10万亿美元。
现在有三份资产摆在你们面前。
第一份资产:是全世界黄金17万吨的黄金,融化在一起概能堆满一个篮球场。
第二份资产:是美国全的农场每年产值2000亿美元,外加4家可口可乐和4家茅台公司。
第三份资产:就是一个数字账号里包含全世界所有的虚拟货币,外加一些美元,以筹够10万亿。
这三份资产全标价是10万亿。
你会选择持有哪份资产?巴菲特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份。因为,只有第二份资产才能产生现金流。第二份资产在未来一个世纪,给投资带来的价值依然会远远于其他两种。
这就是巴菲特对资产的态度。
他认为最理想的投资资产应该是这样的,这类资产在要求很少的新资本再投入的情况下,依然能在通货膨胀期间,提供维持其购买力价值的产出。基于这样的定义,他投资了喜诗糖果,穆迪,可口可乐,保险,乃至于今日的重仓股苹果。
所有我们看到,巴菲特非常重视ROE,非常重视现金流,不喜欢那些每年需要投入巨资本的公司,靠研发驱动的也不喜欢。
正是对价值的不同定义,决定了张磊和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巨差异。这种差异还体现在对生意模式的理解上。这就不得不说张磊对巴菲特的第二个挑战。正是这个挑战引起商业世界的一场场地震。
四、
张磊对巴菲特唯一原创的一个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而巴菲特98%的财富是通过这个概念的实践而赚来的,巴菲特投资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巴菲特曾经说: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家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
那如何评价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呢?巴菲特创立了护城河这个的概念。正是这个护城河,成为巴菲特衡量公司的唯一标准。也是他超越他老师以及所有其他价值投资佬的关键命门之所在。
但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对5条巴菲特的护城河虽然没有进行逐条驳斥,但几乎进行了全盘否定。(价值123页)
我所理解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不能限于所谓的专利、商标、品牌、特许经营资质,也不是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转换成本或者网络效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护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构成真正的护城河。
真是平地起惊雷
这是对巴菲特投资体系的一次全盘否定!过去否定巴菲特挑战巴菲特的,都是说巴菲特这不行,那不行,但从来没有像张磊这样对巴菲特的体系连根拔起。张磊声疾呼: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并多次重复:我最看重的护城河是格观的创业者在实践中逐步创造、深挖的护城河,这些是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完美应对。
他在书里以品牌作为例子,进行了驳斥。主要观点还是因为变化。他认为互联网导致品牌的产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品牌相继产生,另外消费者也出现变化了。就是消费者不再统一认同众化的品牌;这些变化导致品牌不再是护城河,甚至是包袱。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原文。
我很难相信,哪个意见能摧毁茅台的品牌价值,我也无法想象哪些意见能让一个质量极差的手机,能够畅销起来。 品牌背后不仅仅是传播,背后是高品质。比如茅台,比如苹果手机。
同样我相信,让排在世界前10名的KOL联合起来,也无法影响LV在分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张磊对护城河的全面否定,是因为他和巴菲特的投资特点完全相反。张磊投资的核心是拥抱变化,而巴菲特投资的核心是拥抱不变。
在巴菲特的心目中,世界是变化的,但只有那些不变或缓慢变化的才有价值。过去几十年来,说巴菲特过时的佬一个接着一个,可以说如过江之鲫。
但很多人不明白,巴菲特就从来没有不过时过,或者说巴菲特特从1956年开始就是过时的。因为,巴菲特完美地错过了一切改变人类的重趋势。比如:60年代的航天科技 80年代生物制药 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2000后的电商,现在的比特币!
但,那又如何?那些拥抱变化,拥抱泡沫的一夜暴富,一年100倍,1000倍的人,乃至10万倍的,在巴菲特特长达65的收益率面前,在其总财富面前,在其稳如泰山的财务基石面前,似乎显得极为苍白无力。
我们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看待变化的?巴菲特在给股东信里是这样说的
通过研究我们无论是对于子公司的投资,还是对于普通股的投资,你会发现我们喜欢的公司和行业,不可能经历重的变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无论哪一种投资,我们寻找那些我们相信在未来10年、20年几乎可以肯定依然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一个环境迅速变化的行业或许会提供巨的胜利机会,但是它不具备我们寻找的确定性。
不需要永远不变,因为从永远的角度一切公司价值都会归零。巴菲特要的只是10年20年。
他还这样说:
应该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公民,芒格和我欢迎变化,新鲜的想法、新颖的产品、创新的过程,以及那些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东西,这些当然很好。然而,作为投资者,对那些处在发酵中而迅速膨胀、变化的行业,我们的态度就像我们对于太空探索的态度一样:我们会鼓掌欢迎,但不会参与其中。
而且巴菲特从来没有说,护城河是一成不变的。他说:我希望伯尔希尔旗下的子公司,每年都能拓宽自己的护城河。张磊将巴菲特的护城河定义为静态护城河,似乎有点冤枉老巴。而他提出的动态护城河还需市场考验。而他和巴菲特的分歧,在另一个问题上进一步加剧。
五、
管理层到底有什么作用?管理层在到底有多重要?这同样是摆在所有投资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普通人到底如何判断管理层在公司价值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与生意模式比,哪个更为重要?
我们来看看两位定价投资人对管理层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张磊是怎么看的。张磊对人的重视程度,超越了一切。
关于方向他是这么说的:
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关于生意模式他是这么说的:
一流的人才可以将三流的生意变成一流。
关于护城河他是这么说的: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张磊的观点我相信这对一个初创企业显然是极其正确的判断。但对于成熟企业几乎每一条都显得有点绝对。
从根本上来说,人是创造一切的因素。长期来看,对公司的价值会造成巨的影响。但人从来不是护城河本身。从张磊的描述,我似乎还看到了人定胜天的文化潜意识。
我们来听听巴菲特的观点。
巴菲特是这样说的:
优秀的骑手只有在良马上,才会有出色的表现,在劣马上会毫无作为。当一个声誉卓著的管理者接手一家徒有虚名的经济状况不佳的公司时,能保全的只有这家公司的虚名。
或许巴菲特深受伯克希尔这家纺织厂的伤害。这是一家有着非常优秀管理层管理的纺织企业,最后却不得不宣布破产。巴菲特认为这是他最失败的一笔投资。在这里我们本着追求真理的态度,不妨来探讨下人的作用。我还是喜欢凡事反过来想想。
人会变吗?55岁之前的董和60岁之后的董姐战斗力一样吗?换句话说,青年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和晚年的刘彻对汉帝国的影响一样,但是一正一负。杨玉环的老公唐明皇,年轻的时候有千古一帝的风范?却在晚年差点葬送了唐江山。
靠人不如靠制度,靠制度不如靠制度加文化?这一点巴菲特的追随者段永平,说的非常好。作为商业教父的他,对公司文化看的非常重。和张磊一样非常喜欢《基业长青》,但二人得出的结论却不相同。的企业从来不依靠的CEO。
离开了刘强东的京东,依然是京东。 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却更强。如今成熟的茅台,谁来管理差别不是特别。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巴菲特的粉丝张坤:任何一个公司都难保不遇到一个差的管理层,衡量一个公司的生意模式好不好,就看是否经得起糟糕管理层的祸害。果然是骨骼清奇,思维独特。
面对种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念,张磊只能说:价值投资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
张磊很成功,但他将他的成功经验想变成绝对的真理,试图全盘否定巴菲特,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但在超越巴菲特这件事上,张磊依然有两机会,而这两机遇,也是我们所有人必须要主动拥抱的
六、
张磊能否超越巴菲特?
如果从业绩上看,张磊毫无胜算。毕竟巴菲特在长达65年的时间来竟然获得了年19.2%的复合收益率。堪称资本主义历史上最的投资传奇。
而过去高速发展的15年,张磊取得了年20%的复合收益率,显然也是很出色的。但巴菲特早期的第一个15年年复合收益率是超过30%。
我们再来看看各自的第持仓股。目前巴菲特第持仓股是苹果,张磊是格力。而且巴菲特旗下的子公司,如果独立运营,有8家可以位列世界500强。
巴菲特09年买的比亚迪,张磊2021年清仓了或减仓了特斯拉,蔚来,理想,买了比亚迪。相比价格相差了10倍。张磊目前投资了800多家公司,巴菲特目前旗下约30家。这也许是高度集中与宣称高度集中的差别。
因为时间维度的原因,和巴菲特比业绩,显然对张磊不公平。我们不妨换一种比较方式。巴菲特华人界有5信徒:段永平,张坤,李录,郭广昌,陈发树。这五人,在不同场合都说巴菲特是自己的偶像,或者说自己是学巴菲特的。
这几个人的投资业绩,可以说都不逊色于张磊。具体的不熟悉的人,都可以去百度下这5人的厉害之处。将来有机会我都会一一给家详细剖析。
当张磊在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里做短线的时候,张坤和段永平不约而同,重仓了茅台,并且持有到现在。
当张磊在2020年重仓隆基的时候,而陈发树在2018年,光伏产业最悲观的时候,重仓抄底隆基股份。两者价格足足相差了10倍。
但,超越巴菲特,张磊依然充满希望。一个是时间站在张磊这边。毕竟张磊才50岁不到,比巴菲特足足年轻了40岁。
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站在了张磊这边,那就是国运。如果说张磊和巴菲特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会说:做多自己的祖国!
本文绝非为了证明谁有多牛,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唤醒我们对真理和真相的渴望。
希望今天的头脑风暴,能给你带来启示。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