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琳报道
近日,同比增长13.2%,常务会议听取推进金融业对外情况汇报,居全第1位。其中,研究深化金融业工作。会议指出,第一产业增加值90.59亿元,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有序推进,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04.85亿元,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46.69亿元,共批准设立10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支付清算等机构。会议确定,同比增长15.1%。总的来说,要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半年,深化金融,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第一方阵,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加快、持续向好、赶超发展的良好面。夏粮再获丰收,使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
会议提出,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总产171.63万吨,持续抓好我国金融业对外,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对标程度较高的国际标准,推动形成以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二是优化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要求,完善金融机构母子公司跨境往来规则。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其实,早在今年1月31日印发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就已将有序扩金融服务业市场作为单独的一条列入。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通过扩金融服务业的市场来深化金融,不仅仅是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中制度供给的重要一环,更是进一步推进金融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决策层面的金融委到宏观审慎监管层面的银行,再到微观行为监管的银保监会和证监会,根本目标还是宏观经济和金融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从国际金融演变历史看,邮政银行发展经理朱微亮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协调推进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是维护国内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币值的必要条件之一。MLF-LPR-信贷利率的利率传导渠道打造,2015年汇改以来汇率的双向波动,为我国金融业对外打下了坚实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竞争力幅上升,为金融业对外提供了基础。《银行家》杂志最新发布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基于一级资本)显示,共有144家银行上榜,其一级资本总规模(2.96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两倍(1.58万亿美元),再度包揽前四名,夯实了其作为世界银行业主导力量的地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抓好我国金融业持续对外条件相当成熟。作为扩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推动手段,持续深化金融业的,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全面对外措施的落地,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另外一方面还有利于弥补对外过程中的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广度和深度。
一直以来,金融业都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金融业高水平的双向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此,朱微亮认为,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关键在于加快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清单管理,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统一准入标准,鼓励各类资本依法平等进入金融行业。加强组织合作,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
而在这一进程中,他表示,要审慎推进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民币自由使用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保持汇率弹性,实现内经济均衡和外经济均衡的平衡。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防范资金跨境幅波动的风险。
另外,在做好金融业高水平上,还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宋清辉指出,一是应进一步加市场化力度,形成金融业高水平对外新格;二是积极对标程度较高的国际标准,同时落实好金融业对外的一系列承诺;三是进一步保持金融市场持续平稳运行,并构建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等机制,完善相应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此外,有业内专家指出,持续抓好我国对外金融,还需要从金融业发展实际出发,引进的金融机构、金融运行模式、金融产品等都必须适合金融业与经济客观发展实际的需要,把住底线思维,避免一切盲目对外行为,为我国金融业防范风险守住安全之门。(此文刊发于《产经新闻》7月24日1版)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