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批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信托)将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控股)。转让后,银保监会多次发文规范保险“开门红”秩序,安联保险控股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业内也多次发出淡化“开门红”的声音。
进入11月,中德安联人寿成为合资转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官网信息显示,保险业又不可避免地关注筹备“开门红”。
尽管多数公司对待2022年“开门红”的态度较为低调,中德安联人寿是在华组建的欧洲合资寿险公司,但是布的力度并未减弱。
《银行保险报》了解到,股东双方分别为安联()控股和中信信托。安联()控股由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截至11月15日,是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中德安联于1999年1月25日在上海正式开业,已有多家中型寿险公司启动2022年“开门红”,目前已在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深圳、北京、山东、青岛和湖北设立了10个级分公司。举报/反馈,启动时点整体晚于去年。
主打产品方面,延续年金险+万能账户的配置,同时加入了养老元素。
由于今年以来代理人队伍幅脱落,加之2021年1月重疾定义切换带来较高基数,预计2022年“开门红”或将继续承压。
启动时点整体晚于去年
同往年一样,今年依然是人寿打响2022年“开门红”第一。
10月20日,人寿发布两款年金险产品和一款两全险产品。
1
10月底,泰康人寿全国启动会,推出多款“开门红”产品。
2
11月1日,平安人寿三款“开门红”主打的年金险上市。
3
11月15日,友邦保险推出一系列产品焕新与服务升级举措。
但是,从整体上看,各公司2022年“开门红”启动时间较去年有所延后。
以人寿为例,该公司2020年9月便启动了2021年“开门红”,相关产品设计、人力署、动员方案开始筹备的时间则更早。
至于延后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以来保险业持续低迷,特别是批代理人脱落,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也不太理想,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负债端压力较,因此,很多公司忙于四季度“冲刺”,未能集中资源布“开门红”。
某型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销企经理表示,一般筹备“开门红”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我们公司主要从动员、客户、产品三个方面为‘开门红’做好准备。第一,今年保险业整体业绩不太理想,叠加疫情影响,很多代理人信心稍显不足,我们花了很的精力鼓舞士气,让代理人调整心态、提振信心;第二,客户准备,主要是提前进行客户调研,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第三,产品准备,由总公司层面设计,由于产品形态确定较晚,‘开门红’启动也较去年晚了一些。”他说。
此外,多家中小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表示,将于12月启动2022年“开门红”。
产品端加入养老元素
从目前各公司发布的产品来看,“年金险+万能账户”依然是“开门红”的主打产品。
其中,缴费期多为3年、5年,分为8年或10年,保障期间多是10年及以下。
同时,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多为2.5%,预定年化利率多为5%。
“这些产品多带有理财性质,缴费期最短仅需3年,领取也比较灵活,但是保障功能较弱。”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开门红”产品宣传中,多家公司都加入了养老元素。
例如,人寿将年金险的投保年龄提升至72岁,其中一款年金险产品还专门针对60—75岁老年人群。
平安人寿的养老年金产品将目标市场细化,为52—75岁女性、57—75岁男性专属产品。
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开门红”期间,这类新业务可以带来一定增量,但是其养老保障功能具体达到何种程度还有待检验。
2022年“开门红”或继续承压
谈到半个多月以来的销售情况,某型寿险公司代理人表示,目前公司“开门红”节奏稳定,在保费规模、较上年增幅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但是签“单”较少。
从客户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更看重代理人的业务规划能力,对购买单保险更为谨慎。
另一家型寿险公司代理人则称,公司3年期交产品已经全销售完,下一阶段主要销售10年缴费期产品。
两位代理人均表示,此次“开门红”期间的奖励和去年差别不,代理人的主要收入还是基本法依据下的佣金。
开源证券认为,“开门红”启动时间有所延后,监管鼓励业务平稳发展,加之2021年1月重疾定义切换带来较高基数,预计2022年“开门红”或继续承压。
“开门红”,合规是王道
多家保险公司高管均表示,在监管趋严和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淡化“开门红”已成为势所趋。
但是,没有一家公司放弃“开门红”,推新品、署人力、做动员……依然按就班地进行着,并代之以“开战”“首季红”等。
近年来,批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信托)将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控股)。转让后,开门红愈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太平洋寿险总经理蔡强曾总结道,老模式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人力驱动、短期激励、产品炒作”,相对应的行为则是:人海战术、产说会、增客户、内勤驱动、短期冲刺......
这样的工作路径扰乱了保险业的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监管门多次发文规范相关业务。
2020年12月,银保监会人身险发布《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剑指2021年“开门红”,要求各公司摒弃片面追求规模,严格规范销售行为,不断优化产品供给。
事实上,监管门希望通过政策调控促使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摒弃“开门红”期间过度规模导向和恶性竞争、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引导“合规开门红”。
不过,2021年7月,银保监会通报《通知》落实情况时称,激进发展模式仍然存在。
分人身险公司延续粗放经营模式,靠激励政策短期内获取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分公司开门红期间实际销售情况幅高于报告的业务发展计划;分产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风险。
从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来看,一方面,保险公司不应只在表面淡化“开门红”,而是努力找到一条合规的、优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产品、销售、公司治理等多个角度真正做好“开门红”。
首先,产品要合规,要推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开门红”产品;其次,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销售要合规,不炒作,不欺骗误导消费者;最后,公司方面,要摒弃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等违法违规问题,报送真实数据,合规开展业务。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能只做“开门红”“首季红”,而要努力做到“全年红”“季季红”。
把做“开门红”的士气和资源用到全年业务中,实现公司业务平稳发展、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
记者 朱艳霞
实编辑 王梦萦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